
SERVICE PHONE
13986669999发布时间:2025-04-17 07:14:18 点击量:
拳锋所指皆大爱:中华武术传承人陈发琳的“侠义”人生陈发琳,贵州安顺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的领军人物,不仅以“义门功夫”开创了武术教育思维的创新模式,更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推动武术文化与公益事业的深度融合,例如:创办安顺市爱心义工社、安顺市陈发琳调解工作室、安顺市爱心协会等。他用行动诠释传统武术家、教育家与社会活动家的概念;下面从武术教学成就与社会责任两大维度展开介绍陈发琳:
陈发琳以家传和师承武技为基础,结合南派武术的刚猛风格(如“硬打硬进”“快准狠”)与现代搏击技术(跆拳道、散打、摔跤等)实用技术熔合,创立了注重实战的“义门功夫”武术体系。该体系以“短时高效”为特色,学员通过短时间的科学训练即可快速掌握基本防身与竞技技能,例如:其教授的“后蹬(后踢)”技术,在实战比赛中KO率极高。自1996年创办武馆以来,累计培养学员近20000人,其中546人成为省级及以上赛事冠军。
他带领的团队在贵州武术散打界创造了多项纪录:1996年至2003年战绩不错,多次对阵散打队、塔沟武校等强队;2000年全国武术散打选拔赛中,义门武馆的学生是省内首个夺冠的社会武校;1999年至2006年期间,代表安顺市参加贵州省年度比赛,总分都保持了前三名的优势。2007至2017年间连续11年蝉联贵州省大众锦标赛、精英赛和冠军赛总分第一。其学员罗静为安顺历史上首位省级跆拳道冠军,武术散打冠军是陈强,助力安顺竞技体育的发展。
作为贵州省武术协会的早期会员,安顺市武术协会的发起人,陈发琳是贵州省首批武术散打裁判员与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跆拳道教练员与裁判员,参与贵州武术和跆拳道行业规范的制定。2024年,他通过贵州省体育局认证,成为全省首批武术、散打和跆拳道教练员资质持有者,进一步提升了武术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陈发琳强调“习武先修德”,将忠孝礼仪、廉耻正义等传统价值观融入课程,尤其注重青少年品德培养。他的学生都是他的义工,大部分家长都参加过他主持的精神文明普及活动,他教过学生至今无违法乱纪行为9博体育官方网站。他开发了“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文化辅导”的同步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解决注意力不集中、暴力倾向等问题,并特别开设女子防暴术课程,显著提升了女性学员的自我保护和防暴能力。
2015年,他将1992年成立的学雷锋服务队升级为“安顺市爱心义工社”,组织3.3万名志愿者开展扶贫、助残、禁毒宣传等活动,累计服务超百万人次。该组织获评“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其个人也荣获“中国好人”“全国优秀志愿者”等47项荣誉。此外,他创办的调解工作室通过新媒体平台无偿普及法律知识,主动接入社会矛盾化解,成为基层治理的创新案例。
作为安顺市武术协会和跆拳道协会的发起人,他主导了多项城市文化项目,例如与公安、合作开展防暴培训,在学校推广武术课程以增强青少年体质,并通过公益活动改善社区环境。2020年,他将跆拳道学校并入“义门功夫”,整合资源打造综合性武术文化平台。
1.个人荣誉:连续10年被评为“全省优秀跆拳道教练员”,获“道德模范”“贵州省知行合一好青年”等称号,2024年获贵州省体育局认证武术、跆拳道和散打教练员。
2.机构荣誉:其创办的武馆和协会多次获评“全省先进集体”“优秀示范道馆”,并成为贵州省青少年业余训练的重要基地。安顺市爱心义工社是国内为数不多分别荣获“全国先进志愿服务组织”“中国好人榜上榜好人”集体的志愿服务组织。
四、未来展望陈发琳计划进一步深化“义门功夫”的国际化推广,率先将中国武术段位制级位考试标准化,探索传统武术表演、民族竞技武术(抱花腰)与现代体育赛事的结合路径,同时扩大爱心义工社的服务范围,推动武术教育惠及更多弱势群体。他的目标是通过武术“强身、修德、济世”的三重价值,助力社会和谐与文化传承。
陈发琳用行动证明,武术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社会责任与人文精神的实践。他以身作则诠释了“武者仁心”的真谛,他着重“武德”与“侠义”精神贯通,为新时代武术教育树立了典范。
图文:安顺市武术协会 安顺市跆拳道协会 安顺市爱心义工社 安顺市陈发琳调解工作室 安顺市爱心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