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VICE PHONE
13986669999发布时间:2024-03-02 09:35:45 点击量:
9博体育官方网站积极适应是大学生活的第一课 在2023年社科学院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昨天,在社会科学学院新生报到点,我向王希勤校长汇报,我们今年三字班的同学有“三多两高”五大特点:
1)国际学生多(2023级本科生共有101人,其中国际学生40人,港澳台学生10人,内地学生51人,境外留学生和国内生比例约为1:1);
4)国家专项计划和自强计划学生比例高(内地学生中有24名学生,即将近一半的内地学生来自于国家专项计划和自强计划,还有3名内地班学生、1名民族专项。特长生有7名,2名艺术特长生、5名体育特长生)。
从上面这五个特点来看,今年社科学院本科新同学生不仅学术质量高,而且文化很多元。这与我们社科学院专业多元、视角开阔的气质很符合,所以,我很期待大家的大学生活之旅会有什么样新鲜的风景!
按照惯例,轮到我给同学们致欢迎辞。我在社科学院担任院长职务已经有6年了,作为致辞人也迎来送往了六届学生。我曾说过,我一年中最重要的几次讲话,就是在同学们开学和毕业典礼上的发言。为什么呢?因为作为一所大学、一所学院,最重要的任务与责任就是教书育人,帮助同学们学习知识、理解社会、洞察变化、塑造人格。新生入学是这项任务的开始,而同学毕业则是这项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与回顾。
我们学院正式的全称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她是清华园中最富有传统的学院。1911年建校之初,清华大学即开设多门学、经济学课程。一大批学术造诣深厚、社会影响广泛的杰出学者和社会活动家都在清华社会科学各学系执教或学习,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故事与感动!如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费孝通、潘光旦、萧公权、钱端升、陈岱孙、朱君毅、王亚南、刘大中、周先庚、曹日昌等等中国近现代许多光辉灿烂的名字,依然闪烁在社科学院的每一个角落、每一节课堂上。
老清华在社会科学上的成就一直是激励清华后学勤勉奋进、学术创新的源动力。以他们为代表的清华社会科学师生寒窗苦读、兼济天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极大的勇气、极大的勤奋与极大的求索,奋力引领中华知识分子的科研之风。他们在不同时代所建立起来的“洋为中用”、“学以致用”、“自力更生”、“创新实用”等科研实践精神,更成为中国百年以来、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学术缩影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1952年全国高等教育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系和师生并入其他院校或学术机构。改革开放后,在清华大学逐步确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过程中,恢复了文科,1984年成立社科系,1993年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今年我们将举办系列纪念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成立30周年的活动。2012年在清华新百年的起始之年,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正式成立,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科迎来新时代新的发展机遇。
一直以来,社科学院全体教职员工秉承“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综合创新”的学术传统,倡导运用现代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探讨、经济、文化、社会、心理、国际关系等诸现象,勇担“扎根中国大地,创建社会科学的清华学派”的历史使命,突出“科学方法”、“交叉创新”、“中国话语”三个鲜明特色;坚持“社会情怀、科学精神”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坚持正确的导向,强化立德树人,推进交叉创新,拓展国际视野,在学科建设、教师发展、学生培养等各方面努力进取,学院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以同学们最关心的学生培养为例,学院建立了完整的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战略与人才输送通路。在社科试验班、国际化办学、交叉学科培养、人文与社会大类、研究生创新成果评价、专业学位教育等多项学生培养工作中,均取得了卓越的成绩。社会学、国际、经济学、心理学入选全国“双一流”本科专业;有8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多人多次获得国家和北京市优秀教材和优秀教学成果奖;学院走出了四位清华大学特等奖获得者,多位校学生会主席、校十佳志愿者、校实践金奖获得者等各类学生骨干,连续多年在首都高校体育竞赛中获得跆拳道、田径、游泳、击剑等项目的冠军,你们的学长们更是踊跃参与庆祝建国70周年、建党百年、北京冬奥会等重大专项。更为难得的是,社科校友、航天员刘洋,在十周年院庆之时,在距离地球40万米太空的中国空间站连线清华园,以清华社科人为国家为民族无私奉献的情怀,把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
今天的社科学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她是全中国社会科学布局最为全面的一所学院,也是中国唯一一所多学科构成的实体性学院;学院支撑了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四个一级学科,加上国际关系学系和体育部。截止到2023年8月,我们学院共有教师82人,学院教授所获得的国家级和校级的荣誉头衔更是不胜枚举,各类人才计划入选比例高达33%,还有很多很多的学术新人开始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
更开放、更人文、更国际、更幸福,是清华社科人新时代的新追求。我希望同学们以更加崭新的视野与开放的心态开启你们的大学学习之路。那么接下来,我就和同学们聊聊你们的大学之路。我今天带给大家的主题是“积极适应是大学生活的第一课”。
在昨天的新生报到站,我接受了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学社同学的采访,他们问了我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来到大学后,同学们遇到的最大的不适应可能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在大学,新同学必须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这两个问题我觉得问得特别好,可以说是新生同学们共同面对的最普遍的话题。那现在我就以“三个适应”与“三个必须做”来回答一下这两个问题。
对于“来到大学后,同学们遇到的最大的不适应可能是什么?”经过我当院长这么多年迎来送往的经验,我觉得对于新同学来说,最有可能产生三个最大的不适应:
第一个不适应是大学集体生活方式的不适应。这里面即包括很现实的吃、喝、拉、撒、睡等日常事务的不适应,也包括心态与氛围的不适应。举个例子,可能有不少新同学在来清华之前都听说过清华食堂挺出名的!有的同学甚至可能就是冲着清华食堂的美味佳肴而来!当然,为期待插上想像的翅膀肯定是好的,清华饭菜的味道也对得起大家的想像。不过,啥东西天天吃,久了以后,新鲜感一过,也就没啥兴奋劲儿了。一个道理,当刚进入大学的新鲜感很快消退后。一些不良反应就会开始出现。比如以前在家里一个人当老大,而现在要和来自天南海北的不同生活背景的几个同学挤在一起。某人袜子乱丢,某人打鼾太响,某人嗓门太大等等,少不了一些磕磕绊绊。再比如,以前上学的时候呢什么事儿都是老师安排、家长安排,自己照做就行。现在发现很多事情得自己安排,没人谁追着提醒,也就是被动安排与自主安排的区别。总之,集体生活与个体家庭生活差别很大,新同学要对这种差别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第二个不适应来自于社会关系的变化。根据社会心理学家Alan Fisk 的分析,人类的社会关系主要有四种类型:第一种叫做“爱和分享”的关系,家庭就是这种关系的典型代表。第二种就是“等级与服从”关系。工作职务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家里爸爸妈妈和孩子,学校里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等,都算。第三种呢,就是陌生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主要体现为独立、边界感、平等、尊重、合作。第四种是“市场交换关系”,就是劳动雇佣,按劳分配。所谓对社会关系变化的不适应,主要是指同学们从原来以血缘关系所建立起来的待人接物方式突然转变为以与陌生人打交道为主了。以前更多是家庭中的爱、分享与宽容,就算有点过失、发点小脾气也都不怕,可一上大学都变了,没人惯你脾气了。大家都一样的人格平等,找人办事得按照契约精神,规则与信用,更得学会和陌生人如何交往,沟通与合作;总之,对社会关系的变化适应,其实对很多同学来说是挺大的一个挑战。
第三个不适应主要来自于“自我变化的不适应”。各位同学都是学霸级别的。从小大到多半是众星捧月的对象,是“别人家的孩子”,也就是别人羡慕,崇拜甚至是暗恋的对象。而现在来到大学里来,发现自己就是普通学生中的一员,还有可能在有些方面不如其他人,那些往日的光环似乎一下子就消失掉了。有些同学就会产生一种失落的情绪,影响到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与人际。其实,这种情况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社会科学的理性,统计学上把它叫做向平均数回归的规律。所以,一个人需要有自我期待,但是,自我期待也要遵循科学的理性。如果把自我期待情绪化的变成了自我膨胀或者自我贬损,那这个代价就付出的太大了。
总之,生活方式、社会关系、自我期待这三个方面是新同学最容易引发不适应的,这也是同学们必须要面对的挑战。
第一个必须做的事情是“开放心态,积极的去拥抱各种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年轻人活力四射,学习能力强。所以更不能过早的就墨守成规。要有信心、愿望与勇气去多体验不同的环境与不同的人。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同理心,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多理解他人的习惯与境遇。可以尝试我们社科学院的文化价值:绝不冷漠,力求客观,警惕狭隘。
第二个必须做的事情是“必须保证学业的完成”。大家能考上清华,证明我们的学习天赋都不会太差,甚至还很强大。但是天赋好不代表一定能毕业,如果不努力,总挂科儿,或者因为一切不必要的事情耽误了自己的学业那就得不偿失了。因此,同学们不要把自己的天赋耽误在不重要的和我们不擅长的事情上9博体育官网APP下载。兴趣爱好可以广泛,也可以多多益善,但大学生的第一职业永远是学习与深造。
第三个必须做的事情是“必须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所有的才华和理想,如果没有健康的保障,就是毫无意义的幻想。不能因为身体与心理方面的问题而损害美好的大学生活。清华大学一个特别重要的口号就是“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而且是至少50年,这是底线。按照这个标准,同学们必须要做到无病无灾的活动70岁,才算是完成了学校交给我们的任务的及格线。所以,考上清华不容易,做合格的清华人更不容易!先不说你未来取得多大的成就,光一个健康指数,就够同学们奋斗不息了!
同学们,本科阶段是你们人生一个十分重要的生命节点。这个阶段是人一生中体力、智力、情绪、认知、意志、人格等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研究告诉我们,在人一生八个成长阶段中,从18岁开始的成年早期位于整个人生承上启下的核心位置。所有人生中最关键的品格、意志、爱与承诺、自尊与责任感等都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接受真正的考验,而这段时光正是你们来到清华园,摆脱青涩,开启燃情岁月的开篇。正因如此,我也代表社科学院向大家保证,在你们在社科学院的日子里,全院教职员工会尽心尽力说到做到——照顾好你们的学习与生活。但同时,我也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早地领悟到为意义而学习、为美德而深造、为幸福而奋斗的道理。
希望同学们在清华园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够排除噪音、、明确是非、独立判断、坚定理想、勤学不辍、立足当下、心怀高远,不负年华。更希望希望你们时刻心怀善意,包容理解,不忘呵护身边的人与环境。
《诗经》中言:载生载育,时维后稷。你们的到来,为社科学院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新的希望,我也相信,你们未来同样会为社科学院创造新的成绩与新的故事。